《国企创新大咖谈》第六期——梁湖清:“科技、人才”双轮驱动企业创新发展
日期:2018-01-05珠江新城西塔、广州电视塔、广州大学城、中信广场、海心沙广场……这些广州市地标建筑,均出自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建筑”)的“匠心巧手”。从1950年成立至今,广州建筑已成为一家综合性集团公司。近年来,广州建筑坚持“科技强企,人才强企”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科技、人才” 激发创新活力
传统建筑企业怎样保持创新活力?日前,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湖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广州建筑在运营中一直坚持“科技强企,人才强企”,在多方面下大力气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在梁湖清看来,科技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广州建筑大力推进系统内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和研发机构建设,目前拥有国家级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级工程中心9家,其中2家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截至2016年,共获得210项各类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奖1项。
“科技成果来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梁湖清说。集团也加大了在科研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方面的投入,坚持每年投入数百万资金助力各企业的重点科技创新研发项目立项和成果转化,带动集团各企业每年科技投入达七个亿。
在科技创新中,人才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梁湖清介绍,广州建筑目前的工作重点之一在于“抓人才”。据介绍,目前广州建筑科技人才现在占集团人才总数三分之一以上。“集团还实施‘双百人才’计划,即把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破格提拔到各级岗位。”
梁湖清透露,广州建筑还将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国家千百人才专家,推进高端人才安置,院士培养和千名大学生招聘计划;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关系,建立省级产学研创新平台,补充后备人才与战略合作伙伴;建立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对各单位取得的科技成果和创新团队、创新人才进行奖励,全面提升企业人才素质。
“ 导入数字信息平台 力推产业转型升级 ”
谈及企业转型升级,梁湖清介绍,“对传统工程建设的升级”及“推进数字化管理”两大抓手助推广州建筑转型升级。
其中,在促进传统工程建设转型升级方面,广州建筑做了多方面的创新尝试。包括通过推进装配式建筑提升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和安全可靠性,降低成本等。广州建筑还成立了广州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院,以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为抓手,构建工程总承包全产业链集成服务的“广州模式”,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梁湖清认为,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广州建筑加强对外合作,投入资金引入创新技术,重点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提升现代化施工水平,促进技术创新、转型升级。
此外,在梁湖清看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数字化”的推广提供了条件。广州建筑计划建设基于BIM系统的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将集团在广州市的所有项目纳入数字中心,“以物联网为基础,为城市服务。”梁湖清说,这一集成项目管理系统的运用,将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企业的运营集约化,同时进一步增强项目收益。
据悉,广州市国资国企创新战略联盟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期间举办了第一届广州国资国企创新大赛。广州建筑携“节能环保型无机人造石材项目”参赛。在梁湖清看来,大赛为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