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创新大咖谈》第八期——苏兴旺:“天时、地利、人和”促广州港转型升级
日期:2018-01-18在广州港滚装汽车码头,理货人员仅依靠一台激光扫描仪,便可轻松在封闭的船舱内对几千辆汽车进行精准定位和自动绘制积载图。这得益于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港集团”)自主研发的港口滚装船装卸汽车理货信息监测方法。日前,广州港集团副总经理苏兴旺表示,“立足于实际”是广州港集团的创新基础,并用“天时地利人和”归纳了广州港集团实施创新驱动策略的条件与环境。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兴旺
“天时地利人和”造就港口优势
作为世界大港的国际化港口运营商,广州港集团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苏兴旺表示,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天时地利人和”,广州港集团要取得竞争优势,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广州港是华南地区汽车进出口业务枢纽港,广州港南沙港区位于南沙自由贸易片区和国家新区,得益于国家政策强力支持,船舶和货物在这里可以享受快速通关便利。
“对于广州港集团来说,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对我们企业的创新发展很重要;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自由贸易实验区的设立,以及广州市委市政府全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创新发展的天时。”苏兴旺说。
至于地利,苏兴旺表示,广州港集团地处珠三角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国家又提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本身就是发展利好。他认为,广东经济的活跃和发展,需要更多的物流支撑,不管是从国外进口还是往国外出口,都需要建设一个强大的枢纽港口,给广州港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人和”也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广州港集团拥有专业的技术队伍,以及爱岗敬业的员工队伍,致力于推陈出新,大家都有创新的动力。”苏兴旺说。
苏兴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是相互促进的,国家政策的支持、地区经济的发展、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以及创新理念的驱动,为广州港集团带来了核心竞争力。
“资金+人才”双引擎驱动创新
苏兴旺介绍,广州港集团创新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紧跟港口行业发展趋势,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工作着力点,“创新工作的源头来源于工作需求,成果转化落在解决问题的实效”。
为了加快推动创新发展,广州港集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资金+人才”双引擎驱动:设立自主创新发展基金,建立规范自主创新管理的相关制度,开展创新项目评选活动,围绕港口工艺、技术、环保、信息化等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创新发展工作系统、规范、有效开展。
同时,广州港集团持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成立企业自主创新领导小组和各专项工作小组。2016年9月,广州港集团率先在全国沿海港口组建成立港口研究院,入选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进一步提升集团科技创新、服务创新、体制创新能力。
2017年9月以来,首届广州国资国企创新大赛举行。作为首届大赛的参与者,广州港集团选派港口滚装船装卸汽车理货信息监测方法的创新项目参加比赛,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形成国家行业标准。
苏兴旺表示,参加比赛一方面是用实际行动支持广州创新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更是在比赛中加强交流,在集团内部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打造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
积极打造“绿色港口”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保护环境与港口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也是我们作为一家大型国有港口企业应有的责任担当。”苏兴旺表示,着力解决节能减排问题,促进港口与环境的协同、协调发展,这既是集团创新发展主要工作思路,更是港口企业创新的特色。
苏兴旺说,广州港集团将通过科技创新、信息化提升,高标准谋划现代化绿色生态港口、智慧港口建设,大力推进岸电、“油改电”、绿色照明、防污处理、油气回收等技术的试点与推广应用;严格落实珠三角碳排放控制区建设要求,编制船舶岸电规划建设方案,到2020年基本实现集装箱、散货和滚装专业化码头都具备岸基供电能力。
苏兴旺认为,广州港集团的设备规模和装卸效率,都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是自由贸易港的便利性,是集团现有优势不可比拟的,广州港集团正在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进一步提升发展实力和竞争优势。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正是我们的一个发展的机遇。如果船舶跟货物的进出更便利,我们的竞争力会在如今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苏兴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