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智库

Policy

创新智库|下半年地方国企改革发展如何突破?国务院国资委圈出重点

日期:2023年07月28日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研讨班”上,国务院国资委圈出了一系列工作重点。


今年以来,各地国资国企稳经营、促改革,主要经营指标符合预期,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下一步,如何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更好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日前在京举行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研讨班”上,国务院国资委圈出了一系列工作重点。


务求在改革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近年来,国企改革持续走深走实,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实现新突破——


安徽、重庆等地开展省属企业董事会和董事评价,优化外部董事参与企业治理机制;黑龙江省属企业持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今年以来新晋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达70%;上海、深圳等区域性综改试验持续发力,在完善体制、优化结构、激发活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记者从此次研讨班获悉,国务院国资委对全国37个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体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18个地方获评A级。


改革无止境。7月18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明确了下一步国资国企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制度性改革上取得的成果,更加突出功能性改革、结构性改革”……此次研讨班明确了更多改革任务,强调要在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下半年做到六个“突出抓好”


布置各地国资委和国有企业下半年工作,是会议的核心议程。记者注意到,会议强调“突出抓好”具体工作,包括突出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质增效稳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国资监管体制完善以及党的政治建设等方面。


会议指出,要突出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扎实推进改革重点任务,大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企业核心功能。


对于下半年国有企业经营工作,会议指出,要突出抓好提质增效稳增长,坚持算细账、算实账、算大账,指导国有企业加强预研预判,及时优化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推进降本节支、管理创效,扩大对于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乘数效应”强、牵引作用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投资,引领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


同时,会议强调国有企业要突出抓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突出抓好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突出主业、聚焦实业,坚持专业化发展,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具备发展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近年来,中央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2022年首次突破了1万亿元。今年前6个月,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1.2%,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同期,地方国有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20.5%。


应该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尤其地方国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仍面临科技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产学研用衔接不畅、科技人才尤其高端人才短缺等短板弱项。对此,此次研讨班提出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支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多项举措。


“要求企业创新,国资委首先要在思路和政策上创新;要求企业担当,国资委首先要为企业担当。”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研讨班上说,各地国资委要敢于创造新的经验,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政策精准度。


他表示,突出区域重点,各地国资委要结合本地科技基础和资源条件,推动相关企业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加大“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此外,还要求突出抓好国资监管体制完善,提升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水平,持续深化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建立协同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突出抓好重大风险防控,推动企业树牢高质量发展理念,坚决遏制片面做大规模的冲动,坚决摒弃粗放式发展路子,严控债务、投资、合规经营等风险,确保取得实打实、经得起检验的经营业绩。


推动国有企业构筑竞争新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也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会议指出,各地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推动国有企业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构筑竞争新优势。


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坚守主责、做强主业,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有企业新的发力点。近期,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已多次公开提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7月5日的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圆桌会议第一次会议中,张玉卓表示,国资国企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传统制造业改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


7月14日召开的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圆桌会议第二次会议,张玉卓在同钢铁航空航运行业国企研讨时表示,有条件的企业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落子,选准方向、大干快干,加速取得实质性突破。


近期,各地国资国企聚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持续发力——


在重庆,由重庆交运集团、重庆国际物流集团、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三家企业为基础组建的重庆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助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国际物流枢纽;


在河南,国资国企聚焦15个重点领域“一业一企”开展专业化整合,推动航空、钢铁有色、电子信息等业务向优势企业集中;


湖南、四川等地国有企业持续加大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投资布局力度……


来自研讨班的信息显示,今年下半年,坚持突出主业、聚焦实业,不断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仍是地方国有企业的重要任务,其中以更大力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主攻方向之一。


据了解,国务院国资委正在部署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各地国资委可加以借鉴,结合实际加快培育与地方发展相契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与相关央企在资源、技术、资本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张玉卓说。


专家解读

国资委研讨班提出“三个集中”“三个资本”,背后有何深意?


据国资委网站消息,7月25日至26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研讨班,全面落实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


长期研究国资领域的专家对记者表示,此次会议的“三个资本”提法有点“新鲜”。这是相当关键的战略性纲领性的指引,这对有前瞻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极大的信心鼓舞和资本支持,未来这些方向将会有重大的发展机遇。


“三个资本”是一次新的提法,是相当关键的战略性纲领性的指引


财联社注意到,此次会议纪要分成两大部分,一是总结上半年工作,一是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坚守主责、做强主业,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会议的“焦点”在于提出国计民生。这里提出“三个集中”“三个资本”,这是这次研讨班的新意所在。第一个集中,是主导与支撑作用;第二个集中是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这个早知道了,但是一直没有作为改革任务提出来,这可能是首次提出;第三个集中,是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这个最近讲得比较多。


李锦表示,此次会议的“三个资本”提法有点“新鲜”。这是相当关键的战略性纲领性的指引,这对有前瞻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极大的信心鼓舞和资本支持,未来这些方向将会有重大的发展机遇。


上海国资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也表示,“三个资本”是一次新的提法,与“三个集中”相呼应,无论是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还是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或者是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其中资本扮演的一个角色,就是“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


罗新宇表示,例如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其实是一个“战略资本”,这三个集中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都是战略性的安排,因此是战略投资。同时也是长期投资,因为这些投资并不是当期投进去,到现在就退出来,而是长期的持续投资。


罗新宇认为,“耐心资本”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上:投入资金多、周期长,所以需要充分的耐心,这也体现了国有资本布局的战略方向。国有资本应该在里面扮演一个角色,这种提法更加清晰,更加具有标志性意义,所以突出强调三个资本,为未来国有资本布局,未来国有资本的投入,包括考核,提供了非常好的导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财联社注意到,今年以来,国资委多次召开会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5月11日,国资委党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也指出,推动中央企业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领头羊作用。5月24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提出要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李锦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对国有企业而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必须发挥突破带动作用,不断开辟新赛道、抢占新高地、塑造新优势。


罗新宇表示,央企大多是在国家的重点领域形成了很强的产业竞争力,战略性产业的培育孵化有一个过程,需要更多的场景、更多的资本投入和更多的支撑。央企无论是在场景资源上,还是在产业链资源上,都具备很强的实力。所以央企作为战略性产业的主要投入主体,有很大优势,也体现了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重要的依托。


“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壮大,一定是依赖于过去传统优势产业的支撑,因为我们所有的战略性产业都处在产业化初期,需要很长的落地支持,特别是在一些场景、应用和订单上,在这些方面,央、国企都可以做一些支持。因此,战略性产业和传统产业相互赋能、相互支撑,在央企层面可以更加充分。”罗新宇说。


对于央企应如何利用并购重组等方式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罗新宇对财联社分析,央企在这方面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发挥产业链链主的优势,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来带动并购,通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大量通过并购、重组或投资的方式。以中车为例,中车是我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的集成商,高铁涉及上下游企业多达数万家。在此过程中,中车可以充分发挥央企龙头和高铁产业链链主企业的作用,帮助战略性产业快速的产业化,快速的进入供应商体系,从而围绕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形成全球的竞争力。